English

众口评说《郭兰英》

1999-07-01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中央电视台于前不久在一套黄金时间推出的12集音乐电视剧《郭兰英》,以中国电视艺术的新剧种形式,让我们实实在在地体会到“耳目一新”的感觉。《郭兰英》播出后,该剧剧组在北京召开了“12集音乐电视剧《郭兰英》艺术研讨会”,首都影视文艺专家和观众对《郭兰英》一剧给予了很高评价。

赵光毓(《郭兰英》电视剧组领导组执行组长兼总制片人、编剧):我们创作这部电视剧总的指导思想,首先是弘扬民族文化、弘扬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宣传爱国主义,强化主旋律。其现实意义是把它作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净化社会空气的成果来抓。其次,郭兰英不是孤立的,而是老一代艺术家群体中一个缩影,我们的立脚点就是把剧中的郭兰英看成是革命文艺工作者的群体典型代表去雕塑。再次,拍摄《郭兰英》是顺应时代的召唤,满足群众的愿望。90年代,文艺更需要郭兰英这种为党、为祖国、为人民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献身精神。

刘继南(北京广播学院院长):我觉得这部片子是一部很好的教材,对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对青少年来说都是很好的教材,能启发鼓舞人。这部戏的生命力就在于郭兰英对艺术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地、艺术地体现了郭兰英艺术的人民性和爱国心。

邓玉华(中国煤矿文工团歌唱家):郭兰英的艺术是源于生活的,经过提炼又高于生活。郭兰英对艺术的造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我们这一代文艺工作者的典范。这部电视剧不仅让大家看到了感人的故事情节,而且还能听到很多好听的歌。给人感觉是很好的艺术欣赏,很过瘾,有久违的感觉。

杜高(中国戏剧家协会原党组书记):郭兰英个人的人生经历与所反映的历史和体现的民族命运完全结合在一起,从中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民族的命运。从她童年学戏开始,到接受革命文艺的影响,尤其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熏陶,到唱新民歌、参与对中国新歌剧的创造等,这里所包含的个人经历不是一般艺人的经历,它包含着民族文艺发展的内容。

张华山(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郭兰英的歌声优美,不管唱什么,一听就是她“这一个”,而不是别人,艺术个性非常突出。她所演的那些歌曲和所演的歌剧是经典的,确实像李瑞环同志讲的,不仅有民族性,还有世界性、世界意义。

仲呈祥(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音乐电视剧在中国的电视剧家族里是一个新品种,按照爱护、保护、发展我们的文化生态环境来说,《郭兰英》是作出了贡献的。尽管这部作品,目前看来还不能说已成形,但它的创新意义不容忽视。它昭示我们懂得如何珍视我们的民族艺术,如何公正地对待我们自己的民族艺术家,如何利用现代化的电视传媒同民族艺术形式有机结合,并在注重强化发挥这种民族艺术的审美优势方面提供了经验。

赵景瑜(山西大学中文系教授):这部剧通过郭兰英的政治道路、艺术生命、个人生活展现了她感天地、泣鬼神的高风亮节,很有人民性,起到了雅俗共赏的作用。用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科学家巴思德的话说,人生无益于人类是无价值的,人生最重要的不在于增高地位,乃在于善用自己的才能用到最高的限度。看了电视剧,我感觉郭兰英就是这样的。

刘扬体(文艺评论家):我觉得这部戏写出了郭兰英所从事的艺术的意义,同时也表现出郭兰英把她所唱的那些歌赋予了生命。郭兰英的艺术个性,她的执着、倔犟,她的坦诚、热情、顽强,只要俱备一个方面,都可能造就一个艺术家,但只有将这些方面全部综合起来,才能造就一个大艺术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